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在新浪读书偶然读到《重庆空姐》这篇小说,当时边读边听《遇见》。BGM起了很大的作用,小说本身不咋地,但是伴着音乐和下意识的寂寞而残存在心中的情感波动至今还不能忘怀。《遇见》这首歌轻易地把我带入了一个压抑、潮湿的情境中,结合那些不怎么高明的情节,我就那么轻易被打动了。
同期阅读的类似读物还有《我是一朵飘零的花》,它讲述的是农民女工在城市里的拼搏与挣扎。书里很多情节至今历历在目,比上述那本书更甚。这类纪实和半纪实作品给当时的远未接触世事、不爱读书,又身处象牙塔只知埋头学习、打电子游戏的我很深的印象。也让我从这样的二手信息中略微地了解了一下,「社会」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书是获取经验的一个绝佳方式。面对面的交谈,你绝不可能获取如此系统、连贯的经验性叙述。就算是面对面的交谈,也需要具有逻辑的连续提问,才能更多的一窥事情真相。
如今,既然作者费尽心力不等你问,就把事情的脉络整理出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感触让我更想去读纪实类文学了,我想寻找那种直接与真相、人生体验接触的感悟。比如那位刚获得诺贝尔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我想读读她的作品。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阅读这些文字时出奇的专注与热忱。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和微博。从PC上阅读,就像阅读一本书一样自然,我还没有发展接纳140字排斥长文的本能。 影视泛滥、游戏漫画横行,对于文字作品,我好像再也找不回当初阅读这些东西的那种热忱与专注了。虽然如此,时至今日,我还是在努力找寻那种感觉。 我也在寻找那种感觉。听一首歌,被感动被带入,然后沉浸在音乐的情绪里。久久不能自拔。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